媒体报道,OpenAI正在策划一项宏大的计划,目标是到2033年建成250GW的数据中心容量,以支持其人工智能(AI)研发需求。这一规模相当于250座核电站的发电量,约占美国当前总装机容量的五分之一。 而就在一周前,OpenAI的计划还只是10GW(详情:“星际之门”项目将新建5个AI数据中心)。
媒体报道,OpenAI正在策划一项宏大的计划,目标是到2033年建成250GW的数据中心容量,以支持其人工智能(AI)研发需求。这一规模相当于250座核电站的发电量,约占美国当前总装机容量的五分之一。 而就在一周前,OpenAI的计划还只是10GW(详情:“星际之门”项目将新建5个AI数据中心)。
250GW的扩展计划
OpenAI计划在未来几年大幅提升计算能力。根据内部信息,公司预计2025年底实现超过2GW的计算容量,并在此后8年内增至250GW。这一目标是OpenAI与Oracle、SoftBank等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的Stargate项目的一部分。项目已在德克萨斯州阿比林启动,占地800英亩,涉及6400名工人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。
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·奥特曼表示,AI能力的提升将依赖于大规模计算资源,电力消耗(以吉瓦为单位)已成为衡量计算能力的关键指标。公司今年已将计算容量扩大9倍,并计划未来继续快速增长,以推动通用人工智能(AGI)的发展。
电力需求的挑战
250GW的电力需求对全球能源系统构成重大挑战。以一座核电站平均发电1GW计算,这一目标相当于新建250座核电站的发电量。相比之下,微软Azure云业务2023年底总耗电量仅约5GW,而传统大型数据中心通常耗电10-50MW,新型数据中心则需数GW,接近城市级用电量。
为应对电力瓶颈,OpenAI计划在德克萨斯州采用天然气、风能和太阳能的混合能源方案,并考虑自建发电厂,以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。然而,公用事业公司通常对新增发电容量持谨慎态度,不愿为单一客户承担过剩产能风险,这可能限制计划的实施。
压力资金与供应链
实现250GW目标需要巨额资金投入。奥特曼透露,公司已投入数百亿美元,未来可能需要数万亿美元。若按每座1GW核电站建设成本约500亿美元估算,仅电力设施投资就可能高达12.5万亿美元。此外,OpenAI已为2028年前的8GW计算容量支付了数百亿美元的费用。
供应链方面,250GW计算能力需数百万颗高性能GPU,这对台积电和ASML等供应商的生产能力提出严苛要求。相关企业需大幅扩产,而这一过程涉及复杂的上游投资与协作,短期内难以快速实现。
OpenAI的250GW计划引发了广泛讨论。一方面,这一目标可能推动AI技术突破,解决重大科学问题;另一方面,其对能源、资金和供应链的巨大需求引发质疑。部分业内人士认为,该计划可能重塑全球能源和基础设施格局,但也有人担忧,若市场需求未达预期,可能导致资源浪费。
无论结果如何,OpenAI的计划已启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。Stargate项目等举措正在改变能源和资本市场的格局,AI行业竞争也因此加剧。未来几年,这一计划的进展将为AI技术和全球基础设施发展提供重要观察点。